2016年熱門品牌趨勢

Taiwan Data Forum trends and innovations
Post Reply
udoy120
Posts: 235
Joined: Tue Dec 03, 2024 5:57 am

2016年熱門品牌趨勢

Post by udoy120 »

品牌正在經歷一場不折不扣的革命,消費者和 B2B 買家的期望都在飆升。人們想了解您的品牌代表什麼。他們想要建立關係。視覺品牌和訊息傳遞對於品牌的成功仍然至關重要,但品牌的無形資產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重要,並且應該滲透到您作為企業所做的一切。

品牌之愛希望您的粉絲像哈雷戴維森一樣將您的標誌紋在身上嗎?好吧,也許這有點瘋狂,但為了在 2016 年創造真正的品牌喜愛,您一定會想看看我們今年為您帶來的品牌趨勢合集,如下所述。

客戶體驗
2016年,品牌將努力與客戶建立更深入的聯繫。客戶的時代已經來臨,他們獲取資訊的機會越來越多,美國華人資料庫 期望也越來越高。 Forrester 的 Deanna Laufer 寫道:“2016 年,[客戶體驗] 將成為決定客戶時代勝敗的十大關鍵成功因素之一。”

想要在 2016 年獲得競爭優勢的公司應該專注於在客戶旅程中的每個品牌接觸點提供更好的客戶體驗。這意味著品牌不僅可以透過規劃其希望受眾擁有的理想體驗而受益,還可以透過建立生態系統來培育和支援全方位的客戶體驗而受益。

協作軟體公司 Slack 每 11 天就會增加超過 100 萬美元的新合約。正如 Slack 首席行銷長 Bill Macaitis 所說:「在商業領域,很多時候都是為了短期銷售線索。對我來說,品牌是長期的領先優勢。您可以做很多事情來增加您的短期收入…並且您可能會在這些潛在客戶中獲得短期成長,但這將是一次非常負面的體驗。對我來說,品牌就是累積的網路體驗,這將推動你的長期有機成長。

情感驅動的品牌
在《品牌不朽:品牌如何長久繁榮》一書中,作者哈米甚·普林格爾(Hamish Pringle) 和彼得·菲爾德(Peter Field) 分析了廣告從業者協會(IPA) 資料庫中包含的1400 個成功廣告活動案例研究,發現廣告活動純粹情感內容幾乎是僅包含理性內容的廣告效果的兩倍(獲利能力提高了 31% 和 16%)。

神經科學家安東尼奧·達馬西奧發現,大腦中觸發情緒的部分受損的人很難做出決定。換句話說,如果不引起目標受眾的情感反應,您的品牌就很難引導受眾進行購買(或註冊下載、報名參加活動、填寫表格以獲取更多資訊) ,或任何其他轉換事件)。

製造事物的未來

蘋果和耐吉等品牌很早就知道在情感層面上與受眾建立聯繫的力量。情緒為基礎的行銷開始火熱起來,Autodesk 的 The Future of Making Things 活動、Airbnb 的 Wall & Chain 活動、Always 的 #LikeAGirl 活動以及行銷領域的許多其他例子都證明了這一點。聰明的品牌將專注於情感,以實現有意義的定位、差異化以及與受眾的聯繫,不僅是在 2016 年,而且在未來也是如此。

參與度高於意識度
目前,個人受到行銷訊息的轟炸。據某些消息來源稱,人們每天接觸到 3,000 到 5,000 多個品牌資訊。僅僅出現在潛在客戶面前的價值已經被削弱了。隨著數位接觸點的普遍存在,參與度對於品牌來說比認知度等更高管道的指標具有更高的價值。

聯想等公司正在使用其社群媒體帳戶作為客戶研究平台,以激發更大的參與度,發現他們的產品要求和偏好,並將回饋轉化為客戶驅動的產品開發。

2016 年,品牌將更多地考慮品牌沉浸感而不是品牌影響力,這是有充分理由的。


Image

上下文無所不在
全通路的下一階段是什麼? TrendWatching.com 網站在全球 90 多個國家/地區擁有超過 3,000 名趨勢觀察者,該網站已將「情境無所不在」確定為全通路行銷的新發展狀態,這是智慧品牌將採用的概念。

近年來,品牌一直強調在客戶花費時間的所有管道中提供服務。 TrendWatching 解釋說,品牌不會專注於如何在額外管道或新技術平台中獲得額外覆蓋,「聰明的品牌將專注於回答一個更有意義的方程式:創新管道+ 微妙的背景= 正確的地點+ 正確的時間。

時尚迷你吧

品牌不應只是為了進入更多管道而進入更多管道,而應該有明確的目的和價值。 TrendWatching 以安特衛普的銀行飯店及其「迷你時尚酒吧」為例,其中的房間裡擺滿了法國時尚品牌 Pimkie 的時尚服裝和配件。飯店客人可以像使用更傳統的迷你吧一樣使用酒吧,但時尚禮賓人員可以回答風格問題或為您挑選不同尺寸的酷炫連身裙或夾克。

包裝作為品牌的延伸
蘋果很早就意識到包裝作為品牌延伸的價值,將開箱體驗變成了一種樂趣。同樣,打開一盒 Beats by Dr. Dre 耳機也同樣美味。這不僅是一種滿足,更是一種體驗。更重要的是,這是一次可分享的體驗。聰明的品牌現在正在規劃客戶如何與他人分享體驗,無論是透過 Instagram、Pinterest 還是 Facebook。
Post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