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光认识还不够,我们自己理解了是一回事,能不能清晰快速地把这个概念传递给别人又是另一回事。如果我们在跟别人沟通的时候还是使用商品和产品这两个词的话,很多时候都免不了要再把前面讲的这些翻出来确认一次,看对方是不是跟你认知一致,这就是现在网上常常用来开互联网公司玩笑的——对齐颗粒度。 其实这是一件很无奈的事情,因为如果你没有专门对齐,很有可能双方按照自己的理解去做对应的内容,最后到执行层面的时候发现根本不是一回事。 但是也不能每次都要说这么一堆才能达成一致吧,那后面需要对齐的名词多了,每天啥事也不用干了,光对齐就够你把工作时长撑满了。
专有名词的重要性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的前辈们给案。既然现有的名词确定会有歧义,那为什么不能再创造两个新的名词,来专门说明这两种情况呢。只要大家都记住新的名词分别代表什么具体的含义,那以后就可以 白俄罗斯赌博数据 直接用这两个新名词来做沟通了。 于是( ——对应商品)、( ——对应产品)这两个外来词汇就被大家逐渐熟悉了。 ,中文直译为,标准化产品单元,是商品信息聚合的最小单位,是一组可复用、易检索的标准化信息的集合,该集合描述了一个产品的特性。具有相同属性,特征商品可以成为一个。 ,标准的中文名称是,库存量单位,即库存进出计量的单位。
能够识别唯一单品的最小单元,是物理上不可分割的最小存货单元。 现在相关的从业人员只要说或者就能知道具体要表达的意思是什么,再也不用反复确认到底是商品还是产品了。 第二章:商品类目 类目的引入 你如果要聊商品,那就一定不能只聊商品。 你得聊这商品从哪里来,到哪里去;你得聊这商品如何陈列,如何入消费者法眼;你得聊这商品怎么归集,怎么快速找到相似内容。而这些,都跟一个东西有关联,那就是商品类目。 类目这个词也不是线上交易软件原创的,在电商普及之前,用到类目更多的场景其实是在大卖场中。大卖场有别于我们常见的社区超市,这种业态的特征是大而全,我们几乎可以在大卖场中找到所有我们需要的东西。